党建文化解析

党建馆/社会治理馆

 一.党建文化与党建馆

 

近年来,党建文化成为高频词汇,与此同时党建馆建设也迎来高潮。那么,什么是党建馆呢?

 

党建馆是以党的光辉历程、党建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展示馆,它是深入宣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目标责任等融于一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感受党作为强大后盾的砥柱力量,坚定跟党走的步伐,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建馆主要分为以下类型:城市党建、农村党建、军队党建、机关党建、国企党建和非公党建等。其名称也有多种延伸变化,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党史馆等。

 

二.党建馆要考虑哪些问题?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擅于精准文化分析和策划的团队,上海易道展示公司对于如何将党建馆这一承载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塑造成一种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的创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前期选址与规划。党建展示馆、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流集散量大,选址和总平面布置的要求是:宜选在城市内或城市近郊交通便利的地区。党建展示馆设计、党群服务中心设计在室外规划时,应有足够的群众活动广场和停车面积。室外场地要考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建筑层数一般不宜过高。注意各展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突出政治性,这是易道展示的政治思想策划、归纳和设计的要点。作为新时代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党建馆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空间展示,是国家意志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上海易道展示团队通过图文展示、新媒体技术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等形态来满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亲民舒适的氛围中参与活动,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的符号,推动国家政治目标的功能性需求。

 

如何突出教育性,即如何实现党建文化传播的价值属性,这是上海易道展示策划团队的精神抓点。党建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使群众知党拥党爱党。上海易道展示团队从空间形态、空间展陈等方面抓力抓点,通过空间的价值导向(内容策划)、情境创设(内容升华)、氛围营造(展示设计)等实现教化目标,通过空间事件(党的辉煌历程)、实践活动(组织活动)等实现实践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党员和普通群众对党的深入了解。

 

如何突出公众性,这是上海易道展示策划团队最基本的思考点。公众性是党建馆作为公共空间功能的生命,最终的受众群体是人民。这个以共享和参与为标志的公共空间,创造了一种公共化的意识形态叙事方式,通过叙事性、逻辑线、理论性、互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建立起一个富有公共魅力的社会关系平台。党建馆建设的重要使命、价值内涵和组织形态深刻体现了其作为公众性宗旨的归宿,建设布局布展、功能布展设计、实践导向集中体现了其公共性功能,教育内容、公益服务、志愿行为直接体现了其公众性要求。这虽是一个最基本点,但也是最难点,是易道展示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怎么打造党建馆?

 

党建馆的建设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呼应人民的诉求,其建设理念、方向和路径应围绕其空间特性和主要功能展开。

 

1.加强空间教育性的营造。

首先是发挥集中教育方面的优势,用党的百年历程、党员生活素材建立富有“共通感”的空间教育意境。易道展示策划团队对于前期内容策划展陈大纲,完整的逻辑故事线让展陈内容有肉有肌。其次是唤起人们对精神文明内容和意蕴的共鸣,着力挖掘并固化党建实践的意象要素,凝练地方文化的意象内涵,持续巩固民众的意象体验。易道展示认为对展陈内容要融入人民的精神内涵,将故事贴近生活和工作。再者是构造别具传播力的空间符号,“象征符号与仪式都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的方式”,因此要将党建内容转化为大众化、视觉化的空间符号,创新运用媒介系统、视觉手段、艺术形式建设文明标志物,建设雕像、装饰、图标等空间标识点。

 

2.加大空间公众性的生产。

在党建馆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生发公众性、保护公众性、强化公众性。生发公众性,即是要推动设计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从结构设计到功能设置都要促进公众性的生成。保护公众性,即保证可达性、开放性、平等性,增强党建馆在时间、空间、感官等方面的可接近性,提高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平等权利。强化公众性,要推动民众参与和共享党建发展,广泛深入地组织公众性实践活动,以及注重教育内容的通俗化亲近性,引导民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3.加快空间实践性的创新。

创建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例,组建“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站、基地融会贯通。建立平台和终端贯通机制,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需平台,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强化“线上线下”相融机制,推动实体空间网络化,将“线下”的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转移到“线上”;推动虚拟空间实体化,将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现实空间中的模拟场景、实践情景、教育情境,引导民众主动践行文明观念。

 

党建文化解析(图1)

.